2019年12月31日 星期二


聖經中的應許(禱告篇)
Daily Bible Study for God's Promises in Prayer


        上帝豐富的應許充滿在全本聖經中,等待著讀經的人用信心去兌換。聖經中的應許禱告篇包括新舊約中所有的禱告。

        禱告是一把開啟屬天能力的鑰匙,它是靈魂的盾牌,是對上帝的奉獻,也是給撒旦的鞭笞。藉由聖經中人物的禱告,我們看見人和上帝的對話,看見上帝豐盛的應許,也看見每一個為榮耀上帝而來的祈求,祂都豐豐富富的給予。
        聖經上說「你們得不著,是因為你們不求。」藉著每日的靈修,我們查考上帝所應許的禱告,學習親近上帝,用禱告來經歷上帝的信實,用禱告來領受上帝的恩典,也用禱告來事奉我們的上帝。

        在本書中,我將和各位一起進入聖經中有關禱告的應許,這是基督徒生命能力的源頭,是與主合一、住在基督裡的唯一途徑,是使上帝的旨意行在地上如同行在天上的奇妙推手,更是上帝賜給信徒最大的權柄與恩典。

        禱告所能成就的大事,往往超過我們所能想像的,摩西的禱告使得紅海分開;約書亞的禱告使得日月停止;以利亞的禱告使得火從天降;但以理的禱告封住了獅子的口;耶穌的禱告,讓祂一步不差,行完天父的旨意。有位主的忠僕曾說:「一切事奉的能力,源自事前安靜的禱告。事奉本身不過是禱告果實的收獲。」他說:「我有一珍品,價值逾黃金;地上無他物,能比靜默心。」

        親愛的讀者,儘管人生的道路險惡充滿荊棘,像摩西面對紅海的波濤洶湧,但這些困難若藏在禱告中,溫柔的能力,能把巨大的難題由大化小,由小化無,轉換成一個難題一個榮耀。在天路歷程中,穿串成一顆顆的鑽石。讓我們學習用禱告來奔跑天路,用禱告來經歷上帝的信實,用禱告來領受上帝的恩典,用禱告來事奉我們的主。.

下面簡單介紹每一部份及使用方法:

經文:列出當日讀經的範圍,請先速讀一遍經文之後,再讀一遍有關禱告的部份。特別注意是何人、為何事、在何時、何地禱告,禱告的重點內容為何。

鑰節:當日經文中最重要的一節,也是主對禱告的應許,若能背誦下來,必能有大幫助。

參考經文:列出有關經文,可供翻閱查考。

提要:針對每一個禱告,深入默想、介紹、分析,提供禱告者當時的背景、心境,以及他與上帝之間是如何互動的。

禱告的操練:進一步介紹各種禱告的方法,與實際的操練和注意事項。

禱告的金言:收集歷代上帝的忠僕,在禱告中的體會,可以成為我們禱告的指引。

禱告的應許:列出聖經中有關禱告應許的經文,提醒我們禱告的功效。 禱告的日記:建議讀者每天花五分鐘時間,將你的禱告心得記下,你如何向主禱告、禱告的內容,主如何回應你的禱告等等。(歡迎參考、訂購:大光出版的「禱告日程」)

        親愛的讀者,讓我們一起用歡喜快樂的心、感恩讚美的靈、進入聖經中豐富的禱告應許中,以實際的禱告來操練我們的禱告,以不斷的禱告來經歷那位聽禱告的上帝。

                                                                   —— 大光宣教福音中心   主的僕人 林子僕

2019年12月30日 星期一

有效的禱告

附記

    當然,我們並沒有把關於禱告的事都談完。我們對於禱告,在理論上所知道的永遠會比實
際上活出來的為多。因此無庸罪贅言,如果將這本書中所列出的原則加以真正的應用,我們的禱告生活將會大有進步。在這本書中,我並沒有列入什麼特別的材料。一切榮耀要歸給上帝,祂才是那位曾賜下明確指示,教導我們要如何接近祂的訓誨師。「唯獨」祂的教導,才能真正使我們的禱告生活有進步。

    禱告的內容需要有結構,但並不能因此壓抑了出自內心自然感動的禱告。在本書中,我嚐試給予一些指引,使你我能避免在朝拜上帝的過程中一些有害的陷阱。如果一個樂隊指揮告訴隊中的樂師們隨他們各人心中所想到的去演奏,他不要想聽到一首悅耳的美國國歌合奏曲。必需要有秩序,禱告的程序也必需多少有些規則化。然而,在虔敬和秩序的限制內,仍然必需為個人的自我表達保留一些餘地。

    我們為什麼要禱告?

    我們禱告是因為上帝命令我們這樣做,也因為當我們禱告時,祂就得著榮耀。

    我們禱告,因為它能預備我們的心好接受祂所要賜給我們的。

    我們禱告,因為它能成就許多事;藉著禱告,上帝賜下我們所需要的指示,及在人生旅途中每個階段的行軍令。

    我們禱告來敬拜祂,讚美祂,以表達我們對祂的威榮、權柄和大能作為的驚奇。

    我們禱告,向上帝承認己身的缺失是如此的多;並在認罪後,從祂手中經歷那滿有安慰的恩典,憐憫和饒恕。

    我們禱告,為著「祂所是」和「祂所做」的一切來感謝祂。

    並且,我們禱告,要使祂知道我們心中懇切盼望的是什麼,也是要接受祂所給我們的邀請,好使祂的心得滿足。

    當我們禱告時,必需牢記在心,上帝是誰以及我們在祂面前的身分是什麼。首先,並且也是最重要的,我們必需記得尊上帝的名為聖。我們必需記得祂是我們一切供應的源頭,並且所有美善的事物都是從祂而來。我們必須過著聖經所指示的生活,好使上帝的國在世上能被人看見。我們必須經常認我們的罪!因為這是一個基督徒最確實的標誌之一。我們也應禱告,求上帝保護我們脫離那惡者。

        我們必須經常記得,上帝就是上帝,祂不欠任何人任何東西。正如詩人所說:「……祂隨自己的意旨行事。」(詩一百一十五篇)祂邀請我們大膽地到祂面前,但這絕不意味著我們可以輕率、傲慢或冒昧地來接近祂。傳道書五章二節提醒我們,不可「在上帝面前心急發言,因為上帝在天上,你在地下……。」

    最後,如果學習禱告有任何秘訣,它和從事其他事情的努力並無不同。你若要精於任何事情必須要努力練習。如果你想學習如何禱告,那你就該去禱告──禱告、禱告、再禱告、一再地禱告……。

──「有效的禱告(Effective Prayer)RC.司布爾  尤雅方朱柬譯   大光宣教出版

2019年12月29日 星期日

有效的禱告

第六章        禱告的權能  (3)

    代禱的權能

    禱告可將祈求帶到上帝面前,是一種祭司的工作。在舊約時代,有二種主要的中間人在上
帝和祂子民間作調解的工作,就是:先知和祭司。簡單地說,先知是由上帝所任命,對神的
子民宣講祂的聖言,先知替上帝向人說話。相反地,祭司是由上帝所任命的神子民的代言
人,祭司替神的子民們向上帝說話。

    在新約中,基督不但行使先知和祭司的職務,祂還是君王。在祂擔任祭司的角色方面,祂
作了完美的獻祭,獻上了一次永遠而完全的贖罪祭。但十字架並不是基督祭司職務的終點。
祂升天後,進入天上的至聖所,繼續作我們在高天的大祭司。祂在那裏為祂的子民祈求,為
他們的利益向父神求情。基督代禱的權能是不可量度的。它不但藉著基督在地上所行的許多
神蹟得著表明,也藉著在服事中所作的各樣代禱祈求中可以看出。

    讓我們思想一下猶大和西門彼得的事例。他們都是曾在耶穌最黑暗的時刻中,可惜地背叛
了耶穌的門徒。猶大後來自殺了,但西門卻能回頭,並成為在耶路撒冷最早期教會的柱石
為什麼?

    他們之間有一個重要的差別,可以在耶穌對他們將會背叛的宣告中看出來。關於猶大,耶
穌說:「我實實在在的告訴你們,你們中間有一個人要出賣我了。」當門徒們要求耶穌指認
出那個叛徒,祂回答:「我醮一點餅給誰,就是誰。」然後,耶穌就醮了一點餅,遞給猶
大,然後對他說:「你所要作的,快作吧」(約十三:212627

    稍後在那天早晨,耶穌在祂那著名的「大祭司的禱告」中說:「我與他們同在的時候,因
祢所賜給我的名,保守了他們。我也護衛了他們;其中除了那滅亡之子,沒有一個滅亡的,
好叫經上的話得應驗。」(約十七:12)耶穌這裏的禱告中「提到」猶大,但並沒有「為」
猶大禱告,並且還祢他為「滅亡之子」。

    在彼得否認耶穌的事例中,耶穌告知他:

    「西門、西門,撒旦想要得著你們,好篩你們,像篩麥子一樣。但我已經為你祈求,叫你
不至於失了信心,你回頭以後,要堅固你的弟兄。」(路二十二:3132

    要注意,耶穌並不是說:「如果你能再回頭跟隨我,堅固你的弟兄。」而是「當你回頭以
後。」耶穌好像很有把握,彼得一定會回頭。我們不能不因此推導出一個結論,耶穌的信心
大半是根基於祂前面所說的話:「但我已經為你祈求。」

    耶穌在禱告中提到猶大,但祂為西門彼得禱告,為彼得代求。祂作為彼得的祭司替他求。
此時此刻,基督也作為我們的大祭司,在天上為我們向父神祈求。

    希伯來書的作者曾作了個令人歡欣的結論:

   「我們既然有一位巳經升入高天尊榮的大祭司,就是上帝的兒子耶穌,便當持定所承認的
道。因我們的大祭司,並非不能體恤我們的軟弱,祂也曾凡事受遇試探,與我們一樣。只是
祂沒有犯罪。所以我們只管坦然無懼的。來到施恩的寶座前,為要得憐恤,蒙恩惠,作隨時
的幫助。」

  願這些話成為我們靈魂裹的生命,也將這些話運用在我們自己身上,成為我們「隨時的幫
助」。

──「有效的禱告(Effective Prayer)RC.司布爾  尤雅方朱柬譯   大光宣教出版

2019年12月28日 星期六

有效的禱告

第六章        禱告的權能  (2)

    耶穌所給的這些簡單的摘要,目的是要激勵我們去禱告。祂說,我們得不著,是因為我們
不求。看起來好像是個很簡單的模式:「只要我們去求,我們就將得著。」但新約中其他地
方的經文擴展了所需的條件,讓我們對有功效的禱告中應包括些什麼有更完全的看見。下面
是五段經文,其中所附列的條件必需滿足,才有資格取用耶穌對禱告的應許。

1.約翰福音九章卅一節──我們知道上帝不聽罪人,唯有敬奉上帝遵行祂旨意的,上帝才聽
他。(條件:敬畏和順服。)

2.約翰福音十四章十三節──你們奉我的名,無論求什麼,我必成就,叫父因兒子得榮耀。
(條件:所求的必需合於基督的性情。)

3.約翰福音十五章七節──你們若常在我裏面,我的話也常在你們裏面,凡你們所願意的,祈
求就給你們成就。(條件:與基督相交。)

4.約翰壹書三章廿二節──並且我們一切所求的,就從祂得著,因為我們遵守祂的命令,行祂
所喜悅的事。(條件:順服。)

5.約翰壹書五章十四節──我們若照祂的旨意求什麼,祂就聽我們。這是我們向祂所存坦然無
懼的心。(條件:所求的和上帝的旨意一致。)

    如同這些經節所啟示的,我們要從上帝得著所想要的;除了求以外還有許多要注意的。只
是相信上帝是不夠的。要對上帝有合宜的敬畏,順從祂的旨意。。並且不斷地與基督相交
通。我們所求的必須要和上帝所啟示出來的旨意相一致,要和上帝的本性與特質相合。

    聖經吩咐我們要「奉耶穌的名」(或作:在耶穌的名裏面)」禱告。呼求耶穌的名並不是
唸咒行魔法,它有很深的意義。在聖經被寫成之地的文化中,一個人的名字代表他的性格和
特質的綜合。說「奉耶穌的名求」,並不是在禱告結束時附上一句收尾的話。說得更恰當
些,它意指我們相信我們所求的是耶穌自己會求的。我們是在表明,我們和基督的心意是如
此緊密的聯結在一起,因此可以代替祂求。

    我們已看見,有一些先決條件是禱告時必須遵行的。如果我們要求什麼,必須信靠上帝,
也要確知我們的要求是和上帝的旨意一致,也和基督的性格與計劃相符合。我們必須對上帝
有合宜的敬畏,也必須確信我們是順從於祂所啟示給我們的旨意。我們必須保持和基督不斷
的交通。在這些先決條件都滿足了之後,我們才能相信禱告會蒙垂聽。在這裹最重要的事是
如果我們滿足了這些先決條件,就絕對不會求任何不合上帝旨意的事物。

    禱告常不被應允的另一個原因,記載在雅各書四章三節。那裏告訴我們,我們求也得不著
是因為我們有不正確的動機,要將禱告得著的用來追求邪惡的快樂。上帝不會將我們會錯誤
運用的人、事、物賜給我們。祂也不會應允那些無知的祈求,否則,就會發生許多不幸的災
害。

    摩西是一個最好的例子。在出埃及記卅三章十八節,他這樣禱告:「……求祢顯出祢的榮
耀給我看。」摩西曾和上帝面對面的交談,也曾看過上帝行各樣的神蹟:燒著火而不燬的荊
棘、降下十災、分開紅海。但現在摩西要那最大的:「上帝啊!那些事都很偉大,但現在讓
我得著那包羅萬有的神蹟。讓我能看見祢的面!」

    在第十九和廿節,上帝說:

    「我要顯我一切的恩慈,在你面前經過,宣告我的名。我要恩待誰,就恩待誰;要憐憫
誰,就憐憫誰。……,你不能看見我的面,因為人見我的面不能存活。」

    上帝拒絕允諾摩西的祈求,其實是給他一個使他不滅亡的恩惠。如果上帝照摩西所希望的
賜給他,那會要了他的命。沒有人能見了上帝的面還得存活。摩西該慶幸上帝的回答是:
「不!」 

    我們不能看見禱告所求的得到成就,有另一個可能的原因,就是我們是在求一些在基督裏
已得著的東西。在約翰福音第四章,耶穌在井旁和婦人談話。祂告訴她,若她知道和她說話
的是誰,她會知道要向祂求什麼。這對我們也是同樣的真實。如果我們真知道上帝是誰,以
及祂在基督裹已經給我們的,我們的禱告生活將會大為改觀。
    
        我們求上帝與我們同在,但祂早已應許永不離開或撇棄我們。我們要求上帝賜下平安,但
以弗所書說,基督是我們的平安。想像你是坐在一個奇妙的感恩宴上,桌上滿溢著各式各樣
的食物,你卻要求女主人找食物。如果我們一直為那些在基督裹已擁有的東西禱告,很可能
反使我們落入不信的狀態中。

──「有效的禱告(Effective Prayer)RC.司布爾  尤雅方朱柬譯   大光宣教出版

2019年12月27日 星期五

有效的禱告

第六章        禱告的權能  (1)

    我們常被希伯來書作者在該書第十一章中,所記錄的那些「以信心回應上帝的人物」所感
動,在那裏有一連串的信心呼召」,列出大有信心的聖經人物的英雄行徑概覽。他們的部
份事蹟被濃縮在卅三和卅四節之中:

    「他們因著信,制服了敵國;行了公義,得了應許;堵了獅子的口,滅了烈火的猛勢,脫
了刀劍的鋒刃,軟弱變為剛強,爭戰顯出勇敢,打退外邦的全軍。」

    聖經並沒有提供一個類似禱告英雄的目錄,但我們可以很輕易編纂出這樣的表。使用和希
伯來書作者相同的格式,讓我也查考一部份藉著禱告成就大事的人物,並將他們列表如下:

    藉著禱告,以掃對雅各的心態被改變了,因此他們很友善地見面,而不再是以敵對的態度
相待。(創三十二章)

    藉著摩西的禱告,上帝將各樣的災禍降在埃及地,然後再把它們移去。(出七至十一章)

        藉著禱告,當參孫將要口渴至死,上帝為維護他的生命,使窪處裂開,有水從其中湧出
來。(士七十五章)

    藉著禱告,參孫的力量得以恢復,他推倒大袞的廟壓在非利士人身上,死時所殺的人比活
著所殺的還多。(士十六章)

    藉著禱告,約書亞使日頭停住不下落。(約十章)

    藉著禱告,以利亞使天三年半不下雨,後來藉著禱告,又使天落下雨來。(王上十七十八
)

    藉著亞撒的禱告,上帝使謝拉的軍隊混亂而四散奔逃。(代下十四章)

    因著希西家的禱告,上帝派來的天使,在一個晚上殺了西拿基立軍中十八萬五千人。(王
下十九章)

    如果我再說下去,時間就不夠了。例如亞伯拉罕,他在一百歲時禱告求子,就得著了;又
如摩西,他在紅海邊因禱告而得著幫助;以色列人,經過長久禱告後,得釋放逃離埃及;再
如大衛,他藉著禱告,從掃羅奸詐的詭計中得以逃脫;還有所羅門,他靠禱告從上帝領受
了極大的智慧;最後,還有但以理,在禱告後,能夠解釋尼布甲尼撒王所作的夢。人們所以
能夠脫離苦難,疾病得醫治,看見所愛的人痊癒,為上帝所行的無數神蹟奇作見證,都是因
著熱切的禱告才得到的結果。

    雅各所以成為耶路撒冷教會的柱石,不過因為他瞭解這件事──禱告的權能,所以他會寫
出「義人所發的祈禱是大有功效的」這句話。

    禱告的權能不是自然而有的,也不是一種魔術。聖經中關於禱告的應許,有一些附帶要履
行的條件。耶穌有時用一種「速記」(shorthand)的方式──就是說一些簡短的關於禱告的
金句或格言,來激勸祂的子民操練禱告。我們應能回想起一些令人印象深刻的短句,如:
「祈求就給你們」;「如果你們當中有二、三個人同心合意求什麼,我必為你們成就」;
「凡你們所求的,只要信是得著的,就必得著」等等。

    當人任意將這些經節和聖經中其他談論到禱告的經文分開來解釋,這些簡化的摘要會引伸
出許多關於禱告的奇怪理論。當我們太輕率或太簡單地來理解這些金句和格言時,也會產生
許多誤解和扭曲。想想前面提到的:「若二人同心合意的求,就必得成就。」要找到二個基
督徒,同意「使世人免受癌症和戰爭的災禍」是個好主意,並不困難。但他們若為這件事禱
告,結果並不會照著他們所盼望的自動成就。

    上帝的話明明指出,當基督再來時,會有戰爭、窮困、疾病,這些事發生。要期待這些事
在上帝指定時間之前完全消失,是過早抓住上帝對未來的應許。若我們現在真能過著像在天
堂一樣的日子,確是很讓人快樂的一件事,但我們用盡全力去禱告,也不可能強迫上帝在現
今的世界中將那未來才有的美妙生活賜給我們。

    我們仍然要為罪、疾病、死亡的遺害而受苦。我們可以懇求上帝安慰我們、釋放我們、醫
治我們──但沒有權利要求上帝絕對要照我們所求的成就。

    上帝「總是願意醫治」的觀念已在基督徒社會中造成觀念上破壞性的歪曲,由此引發出牧
養上問題的情形不勝枚舉。有一次,一個被腦性小兒痳痺折磨的年輕人來找我。他的信心是
活潑而堅強的,他的態度有著具有感染性的樂觀,他的生命力超乎常人。他以極優越的成績
從大學畢業。他問我的問題十分尖銳:「司布爾博士,你覺得我是不是被鬼附著了?」他一
邊問,一邊就流下淚來。這個人的生命陷入一團混亂。

    我對他的問題感到驚訝,因此回答:「你為什麼會問這樣的問題呢?」

    這位年輕人開始說出一連串的相關事件,因著他遇見某些基督徒朋友而引起的。這些朋友
曾「宣告」(claimed)聖經上的應許,並「一致認定」(agreed這位年輕人的腦性小兒痲痺巳被
醫好了。他們曾按手在他身上,作「信心的禱告」,並且宣告他要得著醫治。當他很明顯的
沒有得著醫治時,他們首先責怪他缺乏信心,其次,宣稱他犯了一些可憎隱藏的罪,以致阻
攔了醫治。最後,他們下定結論,他是被鬼附著了,於是扔下這受盡折磨的靈魂走了。他這
些所謂的「朋友」們,從不曾想到問題或許是出在他們身上。他們給人的印象是熱心的,被
聖靈充滿的基督徒,但所做的行為顯示出他們極不成熟;說得更難聽些;他們很傲慢、主觀
而且好管閒事
   
    禱告並不是變魔術。上帝並不是在天上等侯吩咐的侍者,等侯著我們的招手和呼喚,就來
滿足我們每一樣隨興的要求。在某些禱告的個案中,我們的魂必需忍受生產之苦,我們的心
必須體嚐死般之哀痛,正如耶穌在客西馬尼園所經歷的一般。有時候,不成熟的基督徒所受
的失望之苦,並不是因為上帝不能成就祂的應許;而是因為一些善意的基督徒「替」上帝下
定應許,但是上帝祂自己並不曾認可這些應許。

──「有效的禱告(Effective Prayer)RC.司布爾  尤雅方朱柬譯   大光宣教出版

2019年12月26日 星期四

有效的禱告

第五章       禱告的禁忌 (2)

                讓我們以「仙女和碗豆」這個童話為例來思考。公主失蹤了一段時間,許多人宣稱她就
是公主,想要登上公主的寶座。要證明誰是真正出身於王族,他們將許多床墊一層層地堆起
來,在最下面藏了一顆小碗豆。那些假公主沒有一個覺察到在下面有任何東西,但那真公主
卻睡不著覺,因為那碗豆帶給她極大的不舒適。她對那小小碗豆的存在,有著超乎常人的敏
銳感受。

        基督徒從這故事中該學會的功課是很清楚的。當我們對罪也有這樣敏銳的感覺;我們就
有了天上王族應有的敏感性。我們愈接近上帝,愈會因一些看起來微不足道的罪而傷慟。

        我們可以確定,不小心犯罪並不會剝奪我們來到上帝面前的權利。詩人所強調的重點並
不是犯罪,而是縱容自己犯罪的態度。清教徒常談論到這個「容許自己犯罪」的觀念。我們
所應堅持奮鬥的不一定是完全勝過罪惡,而是對這爭戰所抱的態度。我們一直處在和罪惡的
爭戰之中,而且絕不可能從不受傷。

        但一個真基督徒的標誌是,他絕不放棄爭戰。他並不一定會一直得勝,然而因著基督;
他會贏得最後的勝利。如果一個人放棄了爭戰,那麼他就是和邪惡妥協,讓它在自己身上成
為合法。簡言之,他寬容自己,甚至是縱容自己去犯罪。

        在八福篇中的第二福是:「虛心(靈裏貧窮)的人有福了。」英國的清教徒講道家,聞名於
世的司布真(Charles Haddon Spurgeon)曾說:「……那驕傲的罪人,想要基督卻又要保持
世俗的朋友;想要基督,還追求肉體的情慾;想要基督,卻仍想恣意而行、偏行己路。那真
正在靈裹貧窮、謙卑的人只單單要基督,並且會為了要得到祂而做任何事,放棄任何事
物!」這是詩篇六十六篇所要提示我們的。當一個人實在想禱告,卻仍然對一些罪眷念不
忘,仍然緊抓住某個罪,不肯順從基督的主權而棄絕它們,這會使他上帝兒女身分的真實性
蒙上一層令人懷疑的陰影。

        聖經中列舉了其他有關這個觀念的實際應用。彼得前書三章七節說:

        「你們作丈夫的,也要按情理和妻子同住。因她比你軟弱,與你一同承受生命之恩的,
以要敬重她。這樣使叫你們的禱告沒有阻礙。」

        翻成「阻礙」的希臘原文是:ekkepto,字面的意義是「切斷」(cut off)。如果在夫
妻關係中有任何不調和而不加以處理,所作的禱告便會被切斷,這回應了前面所提詩篇六十
六篇所作的警告。

        另一個例證是取自馬太福音五章廿三、廿四節:

        「所以你在祭壇上獻禮物的時候,若想起弟兄向你懷怨,就把禮物留在壇前,先去同弟
兄和好,然後來獻禮物。」

        耶穌在這裏是說,如果在生活中和別人有任何未解決的衡突,我們的敬拜就受到損害。
祂定下彌補的優先次序。首先,我們要去注意那些需要處理、調解、賠償的事;然後才能來
到上帝面前獻上敬拜。雖然這段經文並沒有特別提到禱告,但要先解決我們所欠之債的原則
是不改變的。

        當我們帶著未認清的罪來祈求上帝,我們就仍是不潔淨的,有罪隱藏在我們心中。我們
也好像一個憤怒的大學生因著成績不及格而去找教授當面理論,教授有禮地聽完學生傾訴他
心中深刻的挫折感,但仍下結論說,根據他專業知識所作的誠實估算,這位學生所得的成績
是他該得的。這學生抗議不只是他,班上還有其他幾位同學,也都覺得得到這樣的成績是不
公平的。

        這位教授好奇地問道,他們覺得對此該採取什麼行動。那學生解釋:「他們決定你該被
槍斃。但是有一個小問題。他們中沒有人有槍。」那教授深深舒了一口氣,並且表示他對這
些學生處在這樣的「困境」(雙關語,既指他們不及格,又指他們沒有槍)深感遺憾。那位年
輕的學生接著說:「但是你有槍。」這學生厚著臉皮要求這位仁慈的教授將槍借給他們,好
讓他們有式器能射殺他。

        如果在禱告時,我們看見了自己生命中的罪惡和不法,卻仍將它隱匿在心中,我們就好
像在求上帝賜給我們需要的力量來咒詛祂這種厚顏無恥的態度就和那些學生完全一樣。我們
是在祈求上帝給我們更多的力量,好使我們能更不順服祂。正如那位教授絕不會將他的槍借
給那些要殺他的學生,上帝也不會應允那些出自我們有罪之心的祈求。

──「有效的禱告(Effective Prayer)RC.司布爾  尤雅方朱柬譯   大光宣教出版

2019年12月25日 星期三

有效的禱告

第五章       禱告的禁忌 (1)

在聖經中,我們只能找到少數幾個關於禱告的禁忌。詩篇六十六篇十八節,詩人
衛寫下這些出於上帝默示的經節:「我若心裏注重罪孽,主必不聽。」希伯來原
文也可翻譯成:「如果有罪孽在我心中,主不會聽我的禱告。」

        不管是那一種翻譯,大衛提出一種狀況,在這樣的情形下禱告,不但沒有功效而且上帝
根本不聽。翻成「regard看重」的希伯依原文是raah,只有一個意思,就是「to
see去看」。換句話說,如果我檢查自己的生命,看見其中有罪,卻縱容它,將它培養得更
嚴重,那麼我的禱告根本就是徒勞無益的。

        這樣說是不是表示,如果在我們的生命中有罪存在,上帝就會拒絕垂聽我們的禱告呢?
不,如果真是這樣,所有的禱告都會是無效的。然而,如果我們的心剛硬而且不悔改,禱告
不但無用,而且有如對上帝的嘲笑。

        大衛在詩篇六十六篇提醒自己,在某種時刻,禱告是種僭越、傲慢、可惜和令人厭惡的
得罪全能者的行為。這篇詩的前十七節裏充滿了喜樂,並為上帝大能的作為讚美祂,然後,
突然出現嚴厲的提醒,告誡我們若在提防罪上不夠警醒,整個故事可能會變得全然不同。他
提醒我們在禱告中以合適的態度接近上帝的重要性。如果有什麼事比禱告更糟,那就是在我
們該認罪時仍在不斷地禱告祈求。

        詩篇一百零九篇第七節提示,惡人的祈禱,被算為罪。約翰福音九章卅一節特別說到,
上帝不聽罪人的禱告。箴言十五章廿九節說:「耶和華遠離惡人,卻聽義人的禱告。」箴言
二十八章九節說,不順服或悖逆之人的禱告,為上帝所厭惡。對上帝而言,這些是可惜的或
可惡的。

        相反的,雅各告訴我們,義人的祈禱是大有功效的。然而恐怕我們每天的生活大半不是
公義的。不錯,我們是穿上了基督的公義,所以若只論到在上帝面前的地位,我們是公義
的;但我們在基督裹的實際表現和我們在基督裹的地位,二者間卻是可悲的不一致,而且非
常不相稱。

        神學家有時用「它不是……」來定義一件事,就像常用「它是……」來下定義。詩人並
不是說,如果這人曾犯過罪,上帝就不會垂聽他的禱告。詩人也不是說,如果這人心中仍有
罪,上帝將不聽他的禱告。

        大衛經常在詩篇中認罪。我們知道,他並不是說一個人要完全聖潔了才能禱告,否則將
不會有任何人能禱告。事實上,自認是個罪人,是進入上帝國度的先決條件。耶穌說,祂來
不是召義人悔改,而是召罪人悔改。再看看作為「禱告範本」的主禱文,我們會注意到,認
罪是其中很重要的一部份。如果我們不認罪,約翰壹書一章九節說,罪便不得赦免。

        一位我以前的靈性導師,約翰季斯特納博土,講到有一次在他負責的聚會中,一位婦
人宣稱她已有超過二十年沒犯過罪了。季斯特納博士聽了,對她說,他為她感到難過,因為
這種宣告所代表的唯一意義是,她已有超過二十年沒禱告了,就算有,也絕對不是照著主告
訴我們應有的禱告方式來禱告。

        我這樣說並不是暗示,「犯罪愈多,就愈有資格禱告」,這明顯是個錯誤的結論。但認
罪,為我們的「債」(debts)、或罪愆祈求赦免,是禱告中不可或缺的一部份,就像我們的
主祂自己所提供的禱告綱要也是如此。事實上,我們愈是接近上帝,愈是努力要做個敬虔的
人,愈是會痛苦地體會到我們是何等可惡、可恨的罪人。這就像你向一座山走去,當你愈接
近那座山,它就愈顯得高大。

──「有效的禱告(Effective Prayer)RC.司布爾  尤雅方朱柬譯   大光宣教出版

2019年12月24日 星期二

有效的禱告

第四章  禱告的操練和實行  (5)
   
    懇求

    某人有一次對我說:「有這麼多人正在饑餓邊緣,若我還在臥室的地毯向上帝禱告,是不
是有些錯誤呢!」然而,那位關心世人空腹的上帝,也是那位關心空洞臥房的上帝,任何對
我們重要的事,同樣也對我們的天父重要。如果我們對所要求的是否恰當沒有把握,應該將
這問題告訴上帝。雅各書一章五節說: 「你們中間若有缺少智慧的,應當求那厚賜與眾人,
也不斥責人的上帝,主就必賜給他。」「不斥責人」的原文字義是「不會將它扔回你的臉
上」。如果我們無論在何時何地都認真地尋求祂的旨意,便不需要害怕上帝會斥責我們。

    無論或大或小,沒有任何一件事不能在禱告中帶到上帝面前;只要我們知道這沒有違反上
帝已明白表示的旨意。要求上帝使我們成為能幹的小偷,很明顯是相當不合適的。我們必定
不能像下面這個人一樣試探上帝,他在一個全國性的電視訪問中透露,他和上帝作了個協
定。他宣稱他曾答應上帝,如果上帝祝福他所開的二個妓院的生意,他將以這一生剩餘的年
日儘力地服事祂。假如我們的請求並沒有顯著地違背上帝在祂的話中清楚表明的旨意,那
麼,只要我們帶著感恩的心所作的祈求,沒有一項是不合法、不適當的。

    但是,如果我們的禱告似乎沒有得著答應,那又是怎麼回事呢?有時候,我們會覺得所作
的禱告,連穿過天花板的力量都沒有。那時,我們的祈求好像落入聾子的耳中,上帝對我們
熱切的懇求似乎絲毫無動於衷。為什麼這些感覺常常縈繞在我們的心中?

    有幾個原因可以說明,為什麼我們會在禱告上受挫折。在此略作分析和評論:

    1.禱告的範圍太廣泛,內容太模糊:當禱告太模糊或範圍太廣泛時,我們就很難經歷到「禱
告得到清楚而明顯的答應」時會有的興奮和喜樂。如果我們要求上帝「祝福世上的每一個
人」或「饒恕這市鎮上的每個人」,我們很難「看到」這禱告以具體的方式得到成就。為廣
闊範圍內眾人的利益禱告並沒有什麼錯,但如果所有的禱告都是這種概括性的,那麼將沒有
禱告可以應用來滿足特定和具體的需要。

    2.抗拒上帝:如果我們和上帝間的關係不合諧,或甚至公開地背叛祂,我們很難期待祂會將
祂恩慈的耳轉向我們,聽我們的禱告。祂的耳俯就那些愛祂並且盡力設法順服祂的人。祂將
祂的耳轉離邪惡。因此,對上帝敬畏,是使禱告有功效的重要前提。

    3.常常等不及看到結果出現:當我耐心禱告時,我很盼望它「馬上」就成就在我身上。但我
們的祈求從開始到實現,中間可能必須等上數年,甚至要數十年之久,這也並不是不常見的
事。上帝很少匆忙行事,但我們對上帝的忠誠卻常是依據在祂「立即且殷勤的」回應行動
上。如果上帝延擱了祂的回答,我們的不耐煩很容易就會變成挫折感。我們必需學習忍耐,
祈求上帝將祂的平安賜給我們。

    4.太健忘:我們很容易忘掉經由上帝之手所賜予的恩惠和禮物。這正是叛教者的標誌──
忘掉了上帝的恩惠。真正的聖徒記得上帝所賜予的禮物,不需要求上帝每小時送他一個新的
禮物,以維持他對上帝的信心。

    雖然上帝待我們,確實是恩上加恩,但即使我們不再從祂接受任何恩惠,應該仍能為上帝
過往的恩典而歡欣。當你來到祂面前時,要記得祂是你的主,你的上帝。當你求祂賜給你麵
包,祂不會將石頭給你。

──「有效的禱告(Effective Prayer)RC.司布爾  尤雅方朱柬譯   大光宣教出版

2019年12月23日 星期一

有效的禱告

第四章  禱告的操練和實行  (4)
   
    感謝

    感謝是禱告中不可或缺的一部份,它應與我們的祈求相連結在一起;否則,感恩就是不合
理的。聖經告訴我們,要來到上帝面前,藉著禱告、祈求和感謝,將我們所要的告訴上帝。
感謝是對上帝和祂恩惠的承認。在大衛的讚美詩,詩篇一百零三篇二節中說:「我的心哪!
你要稱頌耶和華,不可忘記他的一切恩惠。」

    忘記上帝的恩典是一件很嚴重的事。聖經中有很多地方提到這件事。不知謝恩是異教徒和
叛教者共通的標誌。

    在羅馬書第一章,保羅要我們注意異敵徒的二個最基本的罪。他說:「因為他們雖然知道
上帝,卻不當作上帝榮耀祂,也不感謝祂。」榮耀上帝和感謝上帝可能是有所不同,但卻不
是互不相干的二件事。當我們向上帝感謝,祂就得著榮耀;若是沒有感謝,祂就不得榮耀。
我們的所有和所是,最終都要歸因於創造主的慈善恩惠。收回我們對祂當有的感激,是高抬
我們自己,和貶低祂,蔑視祂的表現。

    我們必須分清異教徒和叛教者的不同。異教徒從未曾進入信心的家庭。對立約的團體而
言,他是個局外人。拜偶像和忘恩是他的特徵。一個叛教者卻曾加入過教會、成為可見的立
約團體的成員,但後來卻和教會斷絕了關係,離開教會過著放縱世俗情慾的生活。叛教者是
位「健忘者」,他忘掉了上帝的恩典。

    耶穌遇見十位痳瘋病人的故事,說明了謝恩的重要。有數不清關於醫治十個痳瘋病人的講
章,都集中注意力在「感激」的主題上。這些講章所批判的重點是,耶穌醫治了那十位痳瘋
病人,但其中只有一位感激耶穌。對這種講道最禮貌的反應是:──祢它為「無意義的」。
一個痳瘋病人,在古代社會中,每天所面對的是要忍受種種的鄙視和痛苦,當他從這種可怕
的病中得著立刻的醫治後,若說他不會感激耶穌,這是很難令人相信的。若希特勒(Adolph 
Hitler),也是其中的一位,也必定會感激耶穌的。

    這故事的關鍵重點並不是「感激」(gratitude),而是「感謝」thanksgiving)。覺得感
激是一件事,表達出感激又是另外一件事。痳瘋病人必須和家人與朋友們隔離。立即得著潔
淨意指,他們可以脫離被放逐的處境。我們可以想像到,他們必定是不可抑制地高興,很快
衝回家去擁抱妻子和兒女,去通告親朋好友們他們得著醫治。有誰會不感激呢?但他們之中
只有一個,暫停回家的腳步,花時間去向耶穌「致謝」。在路加福音十七章中記載著:「內
中有一個見自己已經好了,就回來大聲歸榮耀與上帝;又俯伏在耶穌腳前感謝他,這人是撒
瑪利亞人。」 1516節)

    我們所有的禱告都該包括感謝。就像那位痳瘋病人,我們必需停下來,轉過面去,向上帝
致上感謝。我們欠上帝的恩情是這麼多,因此絕不能錯失任何向上帝表達感激的機會。

    忘掉上帝的恩惠,也是屬肉體的基督徒特徵,一個憑著自己的感覺而活的人。他經常在不
斷高低起伏的屬靈生活中打轉,很快從狂喜的高峯落入沮喪的低谷。處在屬靈高潮時,他很
興奮地感受到上帝的同在,但陷入絕望的低潮時,他又很敏銳地感覺失去上帝的同在。他只
能活在一階段、一階段的祝福中,卻因這種祝福常是短暫的,而深惑痛苦。他生活的態度常
常受到目前光景的影響,只體嚐到「現在」的滋味,卻看不見上帝過去所曾做的一切。他的
順從和服事的程度只和他所記得最近蒙祝福的多寡成比例。

    如果上帝未曾保證我們在這一生中能再一次見到祂的榮耀;如果祂並未保證會聽我們下一
個祈求,如果祂不再從祂豐盛的恩典中賜給我們另一個恩賜:我們仍應該在餘生中為著祂過
去所曾做的一切全心地讚美祂。我們所曾蒙的祝福應該足夠感動我們每天向祂感恩。雖然如
此,上帝卻仍然繼續祝福我們。

──「有效的禱告(Effective Prayer)RC.司布爾  尤雅方朱柬譯   大光宣教出版

2019年12月22日 星期日

有效的禱告

第四章  禱告的操練和實行  (3)
   
    認罪

    表達了頌讚之後,我們必需帶著認罪的心來到上帝面前。要記得,若沒有基督成就的工
作,我們根本沒有資格來到上帝面前,對著上帝的耳朵作任何發自心中的訴求。我們本來沒
有任何權利得著他的同在。聖經告訴我們,上帝是如此的聖潔,甚至不願看見任何的罪惡。
上帝喜悅義人的禱告,但我們每天生活所行的並不十分公義;然而我們所服事的上帝卻因著
基督轉眼不看我們的罪,邀請我們進入祂的同在裏。

    在上一章對主禱文的探討中,我們已考慮過一些認罪的要點。正如「禱告範本」中所指出
的,認罪是我們和上帝談話正常的一部份。認罪並不是只在一年中的某些特定節期和日子所
草率從事的行為。對基督徒而言,認罪應該是每天的行動,天路歷程中應有的特徵。基督徒
應該有個悔改的靈。每天都必須認罪的主要理由,是因為我們每天都做了許多違犯神聖律法
的事。我們做了許多不該做的事,也忽略了許多上帝命令我們該去做的事。我們每天在上帝
面前都有許多虧欠。因此,每天的禱告中都應包括真正的認罪。

    羅馬天主教將懺悔禮提升為聖禮之一,並不令人感到意外。但是在宗教改革的大風潮中,
懺悔禮被反動的改革宗所強烈推翻,所以在他們當中不准有任何懺悔的行為。這是歷史上一
個過度反應(overreaction)的案例,好像把嬰孩和洗他的洗澡水一同傾倒出去。改革家的原
意並非想要減除悔改和認罪,而是要改正教會實行這些事的型式。

    羅馬天主教的懺悔禮中包括有幾個項目:口頭認罪、聖職人員宣赦、和「補贖的工
作」(works of satisfaction),這些是為滿足聖禮的要求所必需的。補贖的工作可能是機械性的
例行公事,如重覆地說「萬福馬利亞」(馬利亞萬歲!)或「我們的諸教父啊!」或甚至更
嚴酷的懺悔行為。補償的工作是為了使已悔悟的基督徒能取得與所犯之罪「相等的功
德」(congruous merit),好讓上帝能藉此將稱義的恩典恢復在此人身上。

    懺悔禮中的第三部份,在十六世紀引發了極多的爭辯。「補贖的工作」在改教家的眼中,
不啻在基督為我們死於十字架上所完成工作的充份性和有效性蓋上了一層陰影。羅馬天主教
所說的「相等的功德」,使聖經中「唯獨因信祢義」的教訓變得曖昧不清、難以理解。

    在有關懺悔的爭論中,抗議家的改教者並沒有否定認罪的重要性,與否定「向另一個人認
罪」的觀念。但他們確實對「必需向聖職人員認罪」的作法提出挑戰。然而,他們承認「向
另一個人認自己的罪」是合乎聖經的。聖職人員宣赦在基本上並不是最重要的問題。羅馬天
主教會一直教導信徒,聖職人員所說的Te absolvo《我赦免你》這句話有屬靈能力的前
提,因為耶穌曾對教會說過:「任何罪,凡你們在地上所捆綁的,在天上也要捆綁;任何
罪,凡你們在地上所釋放的,在天上也要釋放。」耶穌的這句話似乎是在保證教會的發言人
有權對懺悔的人宣告基督的赦免。

    羅馬天主教會瞭解,終究說來赦罪的權柄並不存在於聖職人員的手中,聖職人員只不過是
基督的代言人。事實上,天主教神父的宣赦和基督教牧師們每週日在全國各講臺上給予會眾
的「得赦免的確據」,二者間並沒有很大的不同。

    使徒約翰告訴我們:「我們若認自己的罪,上帝是信實的、是公義的,必要赦免我們的
罪,洗淨我們一切的不義。」(約壹一:9)我們在此發現,上帝饒恕我們所有已認之罪的應
許,若對這項應許裝作不知或忽略它,無異是使自己走在危險的路徑上。上帝命令世人要認
自己的罪,並且答應要赦免世人所認的罪。因此,我們應該每天懺悔自己的罪,是再清楚不
過的事了。但是,認罪到底是什麼意思,以及其中應該包括些什麼,在此須作些推敲和研
究。

    我們可以分辨兩種不同的悔改(repentance):懊悔(attrition)。和痛悔(contrition)。懊悔是悔
改的仿造品,它從不使我們有資格得著赦免。它好像一個小孩子,做了違抗母親之事後被捉
到,哭喊道:「媽咪,媽咪,對不起,我錯了。請不要打我的屁股。」懊悔是純由懼怕懲罰
的動機所引發的悔改。在這情況下,罪人向上帝承認他的罪,不是出於真正的哀慟悔恨,而
是出於想得到「逃離地獄車票」的欲望。

    真正的悔改會表現出「痛悔」,一種因覺察自己侵犯了上帝而有的敬虔的哀慟。在此,罪
人為他的罪哀悼,不是因為失去獎賞或感受到懲罰的威脅,而是因為他曾做了一些損害到上
帝榮耀之事。羅馬天主教在認罪時所用的禱告,祢為「懺悔頌」,表達罪人悔改的心意:

    「喔!主,我的上帝啊!我衷心為著曾侵犯祢而深感難過。因著祢公正的懲罰,我厭惡所
有曾犯的罪,但最重要的是,因為我侵犯了祢。喔!主,我的上帝啊!祢是全然良善並且配
得我全心的愛。我在此下定決心,藉著祢恩典的幫助,我不再犯罪,並要避開任何會使人犯
罪的時機和場合。」

    這個禱告所表達的比「懊悔」要深刻得多,後者只是出於對懲罰的恐懼這個禱告卻出於
因得罪上帝而有的敬虔的哀慟,你可以注意到,這位祈禱的罪人承認上帝是「全然良善」,
並且配得我們全心的愛。這樣的承認使所有想要有「自我稱義」的企圖都無法得逞。這個禱
告,包括一個堅定的宣告,表明他下定決心不再犯罪,願意放棄邪惡的生活型態,並且要避
免任何可能誘人入罪的機會和場合。禱告中也包括了一個「謙卑的認識」,就是在凡事上要
依靠上帝的恩慈和幫助。

    當然,我們不能用敷衍的態度來使用這個禱告,好像只是形式上的操練般地覆誦它,而沒
有任何真正出自內心的哀慟。可慰的是,這禱告中的字句確實有懺悔該有的一些要素。

    在現今的文化中,懺悔已失去了大部份的實質意義。要使人們確信他們是罪人並不困難,
因為在一千人中也難找到一個人會堅持自己是十全十美的。通常得到的反應是:「當然,我
是個罪人。每個人不都是嗎?」沒有人是十全十美的。即使有,也只是很少數的人會宣稱他
們是無可指責的,自認曾活出完全遵守倫理規範的生活,在每個處境中都持守著「黃金律」
Golden Rule)。真正的困難在於我們不肯承認自己已罪孽深重。因為我們每個人都是罪
人,並且都有相同的罪性,所以我們的認罪常是膚淺的,而沒有熱切的或具有道德急迫性的
禱告。

    詩篇五十一篇,一個痛悔的罪人求寬恕的禱告,是大衛王在和拔示巴犯了姦淫罪之後寫出
來的。大衛並沒有帶著藉口來接近上帝。他並沒有要求上帝考慮一下是環境誘引使他犯罪
或因政治地位造成的孤單促使他有親近女人的衝動。大衛並沒有設法在上帝臨在時,儘量減
低所犯的罪的嚴重性。他沒有將他的罪合理化也沒有嚐試自我辯明,而這些是一般犯罪的人
常有的特徽和表現。

    大衛說:「我知道我的過犯,我的罪常在我面前。你責備我的時候,顯為公義;判斷我的
時候,顯為清正。」換句話說,大衛相信,如果上帝除了絕對的懲罰外,沒有給他別的,祂
仍是絕對公正合理的。大衛表明,他不敢蔑視任何上帝說過的話:這是一顆破碎和真誠痛悔
的心。

    大衛祈求,盼望能重新得到上帝的恩惠:

    「上帝啊,求祢為我造清潔的心,……不要丟棄我,使我離開祢的面。不要從我收回祢的
聖靈。求祢使我仍得救恩之樂,賜我樂意的靈扶持我。」(詩五十一:1012他瞭解認罪
最重要的是要完全倚靠上帝的恩慈。大衛不能贖自己的罪,也不能做什麼或說什麼,來抹除
已犯的錯誤。他沒有任何方法可以補償他對上帝的虧欠。大衛那時就瞭解後來由耶穌所證明
的真理──我們是欠債的人,沒有能力償還我們的債務。

    認罪就好像破產的宣告。上帝要求我們作完全人,最輕微的罪也會污染完美的記錄,世界
上所有的「善行」都不能抹去這污點,而使我們從不完全進到完全。一旦犯了罪,我們在道
德上就是破產的人。唯一的希望,是藉由一位全然完美者的贖罪,來寬恕及遮蓋我們的罪。

    當我們犯了罪,唯一的選擇是悔改。沒有悔改就沒有饒恕。我們必需以痛悔的心態來到上
帝面前大衛是這樣說: 

    「你本不喜愛祭物,……上帝所要的祭,就是憂傷的靈。啊,憂傷痛悔的心,你必不輕
看。」(1617節)

    大衛這些話中具有深刻的思想,顯示他瞭解許多舊約人物所未能抓住的真理──在聖殿中
供獻的祭物,並不能為罪人博取什麼功德這些祭物不過是指向未來那完美的「犧牲」的象
徵而已。最完美的贖罪祭是要由那毫無瑕疵的上帝的羔羊──基督所獻上。公羊和山羊的血
永不能除罪,耶穌的血卻能。要得著基督贖罪的功效,使我們的罪得著遮蓋,必需要以憂傷
痛悔的心來到上帝面前。在大衛得著赦免的經歷中,表現出赦罪的一個重要特性──驚奇。
他乞求上帝洗除他的罪,使他潔淨。從某個角度言,得赦免絕不該是件令人驚奇的事。當上
帝照祂所說的話而行,我們絕不應覺得驚奇。在約翰壹書一章九節,上帝告訴我們,如果我
們認自己的罪,祂是信實的,必要赦免我們的罪。上帝持守祂的諾言,人卻不是。上帝是立
約者和守約者,我們卻是毀約者。

    但是如果從另一個角度來看這個問題時,我們會發覺,每次經歷到上帝的赦免時,我們應
該覺得驚奇。我們絕不應將上帝的恩慈和饒恕視為當然,雖然我們是活在一個忘恩負義的文
化環境中。想到我們是多麼容易把上帝的恩典視為當然,實在是件很可怕的事。我有時會問
一些大學生、神學生、神學院教授和牧師們一個問題:「上帝是否有義務要是慈愛的?祂是
否有義務責任,必須要饒恕我們並施恩典給我們?」一次又一次,他們的回答都是肯定的。
「當然是的!」上帝的本性就是慈愛。祂在本質上,就是一位愛的上帝。如果祂不向我們顯
出慈愛,祂就不是上帝。如果上帝是上帝,那麼祂必須要是恩慈、憐憫的!

    祂真的必須要是恩慈、憐憫的嗎?如果上帝必須要是恩慈和憐憫人的,那 祂的恩慈就不
再是自由的或自願的,而變成一種義務;若是這樣,那麼就不再是恩慈,而是「理該如
此」。上帝絕沒有義務要是恩慈的。任何時候,我們以為上帝有義務要是恩慈的,我們的腦
中就該亮起紅燈,提醒我們所想的並不是恩慈(mercy),而是公平(justice──應盡的責任。
我們需要做的絕不僅是偶而唱唱「奇異恩典」這首詩歌──而是需要一再對上帝的恩典感到
驚奇,進而用全心來感謝祂、敬拜祂。

──「有效的禱告(Effective Prayer)RC.司布爾  尤雅方朱柬譯   大光宣教出版